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呼和浩特市数转扎实推进首批39个项目通过验收
7月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第一批项目完成验收评审,共有 26 个数字化改造项目、13个数字化转型项目通过评审,将兑现资金奖补 3700 余万元,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呼和浩特市作为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自获批以来,以系统化部署推动试点建设走深走实,全力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呼和浩特路径”。
“六大产业+乳业标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样本。立足本地产业根基与比较优势,呼和浩特市精准锁定特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生物医药制造、农矿专用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6大细分行业作为数转试点,为全市制造业转型蹚出实践路径。尤其在特色食品加工领域,作为“中国乳都”,依托全国重要的乳业主产区,叠加前期数字化转型探索积累的实践经验,成为全国推进乳业行业数字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2025年,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呼和浩特市以乳制品加工制造这一优势细分产业为核心抓手,全面启动《乳制品加工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指引》的编制筹备工作。
在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上,打出组合拳筑牢转型根基。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与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协同推进,形成政策联动、资源整合的转型合力。编制完成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分行业突破、分批次推进”的转型策略;出台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指南,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与项目申报流程,确保政策落地精准高效;组建涵盖数字化技术、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库,搭建集政策解读、供需对接、服务集成于一体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并印发应知应会手册,为试点企业、服务商提供“政策-技术-服务”全方位支撑。
以“双中心”为载体,助推试点建设实干见效。鉴于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基础相对薄弱,为强化资源整合与服务辐射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智改数字化转型创新体验中心“双中心”形成更强支撑,破解区域转型动能不足的难题。依托两个中心,深入开展政策精准解读、技术适配指导、转型场景沉浸式体验等专项服务,精准对接企业转型需求,强化全流程服务支撑,为试点企业提供从认知提升到实践落地的全链条赋能,扎实推动试点建设取得实效。
精准摸排企业数转需求,聚合服务商资源分批推进转型落地。动员11个旗县区(开发区)全面摸排企业需求,组织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入围试点企业库;针对产品设计、生产管控、营销采购等16类高频转型场景,遴选十余家具备综合实力的集成服务商与一百余家专精场景服务商,形成“龙头引领+生态协同”的服务矩阵。通过“小步快跑、迭代优化”模式,分批次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确保转型实效。
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原则,首批试点成果已集中显现。经严格评审验收,39个数字化转型项目顺利通过首批考核,涵盖试点企业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能工厂建设等类别。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一批试点企业已在转型实践中收获实效。如三主粮公司作为全国燕麦产业领军企业,在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环节已先行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聚焦经营环节升级,重点提升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水平,持续强化行业领先优势。
图1:三主粮公司数字化生产一体化监测图
阿妈银碗公司转型前以传统模式运营,工艺设计依赖人工、采购管理方式陈旧、营销缺乏数据支撑。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重点升级工艺、采购、营销环节,实现从传统管理到数字化运营的体系化升级。
图2:阿妈银碗公司生产流水线图
图3:阿妈银碗公司数字化运营体系图
金海伊利依托政策引导与企业自身发展规划深度融合,聚焦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升级,通过引入先进数字技术优化制造工艺、强化质量管控,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深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图4:金海伊利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图
图5:金海伊利卓越级智能工厂图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深化试点成效。加强政策宣贯与案例推广,通过“线上解读+线下宣贯”结合方式,提升企业转型意愿;加速推进第二批试点企业验收筹备工作,进一步细化验收标准与流程规范,保障项目质量与资金安全。针对试点中发现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规上企业参与度偏低等问题,将赴各旗县区开展座谈会,进行“一对一”企业辅导,通过优化市场环境、破解转型痛点,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深化”迈进。
来源: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