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呼和浩特:科技赋能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呼和浩特:科技赋能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08-12   |   访问次数: 157    
字体:
〖背景色:

  在呼和浩特广袤的土地上,一场以“大产业、大园区”为战略牵引的农牧业变革正澎湃涌动。千亿级乳业引擎轰鸣,草种业创新强力助推,串联起玉米、肉类、草业、马铃薯、杂粮油料、都市农业等七大产业链条——一幅科技为笔、生态铺底的现代农牧业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优然牧业赛科星(以下简称赛科星)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室,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分析海量奶牛基因数据。这些数据正推动着一枚小小芯片迭代升级,它承载着中国奶牛种业自主突围的希望——“育种一号芯片”。

  “奶牛育种关键在核心技术突破,特别是精子分离与冷冻技术。”优然牧业赛科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喜和说。面对高端种源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赛科星迎难而上,不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性控精液生产关键技术,打造出“奶牛超级性控冷冻精液”品牌,更实现了生产效率较国外提升3倍、成本降低70%、性别控制准确率高达94%的惊人跨越,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稳居第一。

  “育种一号芯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奶牛基因组检测领域实现了颠覆性突破。它集成了CAGT靶向捕获测序技术与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能够精准且高效地筛选出具备“高产、高繁、抗病、低碳、长生产期”五重优良基因型的本土化“中国奶牛”。优然牧业赛科星研究院育种基础研发部研发经理曹鹏波表示,这正是他们选育的核心目标。

  目前,该芯片已成功应用于300余头奶牛检测,基因筛选准确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赛科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市场化应用国产奶牛高端基因检测技术的企业。这不仅将显著提升牛群遗传品质、延长生产寿命,更将有力推动牧场降本增效与绿色低碳转型。

  养好牛,必先种好草。在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农场,第二茬苜蓿刚收割完毕,智慧气象管理模块已启动新一轮监测,为第三茬灌溉与植保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通过手机就能操作管理,既提升了效率又节约了灌溉量。”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丽平展示了科技带来的便利。面对北方高原冷凉地区苜蓿越冬难、雨季收储风险高等“硬骨头”,正时集团勇担3项省部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及8项科技攻关任务,不仅成功破解难题,更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升至20%以上,亩均产量实现从600公斤到1.2吨的跨越。作为呼和浩特的“头号产业”,乳业升级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在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引领下,一条贯通“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日益强韧。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持续发力,推动良种繁育、饲草改良、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构建起乳、肉、粮、油、薯、菜、草七大主导产业与产业链。目前集群已集聚规上企业110家,较2024年新增28家,占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总数的29.8%,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蓬勃格局。

  “我们有三个重点发力方向。”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副局长吕莉华描绘了发展蓝图,“一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进精深加工项目;二是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构建全产业链追溯平台;三是建设科技引领型集群,布局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创建国家级草业技术中心与奶牛核心育种场,全力突破农牧业卡脖子难题,让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当“育种一号芯片”在实验室闪烁智慧之光,当智慧农场在草原上精准调度资源,当七大产业链在首府大地交织成网——呼和浩特正以科技为犁,深耕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沃土。一条科技赋能、生态友好、链条完整的现代农牧业崛起之路,已然清晰可见。这不仅关乎产业兴衰,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坚实答卷。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