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入企添“智” 助企提“质” ——呼和浩特市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高

 

 

入企添“智” 助企提“质” ——呼和浩特市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高质量发展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08-14   |   访问次数: 54    
字体:
〖背景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聚焦企业技术需求,结合重点产业发展趋势,选派科技人才入企添“智”、助企提“质”,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酵车间记者看到,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自治区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占英正带着学生调试新投产的固态发酵生产线。

  作为全球生物发酵领先企业,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长期被废料处理问题困扰——每年40万吨谷氨酸废液产生的硫酸铵和玉米皮堆积如山,既占用场地又浪费资源。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晓妮对记者说:“刘占英教授经过多次调研和设计,画出了技术路线图,她提出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将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后来团队放弃休息日连续驻场3个月,最终建成生产线。”如今,这条生产线年处理废料12万吨,为企业增收超亿元。

  “这是刘教授团队用重离子加速器‘轰’出来的成果。”望着新投产的辅酶Q10生产线,神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苗建清兴奋不已。此前,企业受限于菌种产量,产能始终无法提升,刘占英创造性采用国家实验室重离子加速器和高压芒刺电场双重诱变技术,培育出高产菌株,经过136m^3发酵罐放大实验,产品产率大幅提高,残糖浓度降低,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有机废水排放量和“三废”治理成本。

  作为内蒙古工业大学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的“生物发酵”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刘占英扎根产业一线近20年,2024年共开展“进园入企”政策宣讲8次、组织技术培训12场、形成产业调研报告30余份,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推动建立3个自治区创新联合体和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获评“自治区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称号。

  “特派员的价值就是让技术落地。”刘占英抚摸着生产线设备说。如今,刘占英带领的“生物发酵”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构建起覆盖33家企业的服务网络。从实验室菌种筛选到生产线工艺优化再到产业政策顶层设计,他们用专业与坚守诠释新时代科技特派员使命。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个人领衔+团队支撑”协同服务是首府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一大亮点。

  走进内蒙古知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办公室,墙上密密麻麻的服务企业名录和成果转化案例格外引人注目。该工作站现有一支由13名技术经纪人、2名专利代理师、2名税务师构成的复合型团队,通过一企一策模式,为金山高新区、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等园区的企业提供研发费用归集、科技管理制度优化等全链条服务。

  “对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理解不到位或者执行有偏差,不仅可能错过红利,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合规风险。多亏工作站的‘保姆式’辅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底气。”内蒙古蓝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东的话语里满是感激,这真挚的心声也道出众多企业在知正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助力下的成长喜悦。

  作为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知正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已服务上百家企业。在其精心服务下,内蒙古斯隆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卓群钢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天巨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完成项目技术创新,部分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投入市场后,赢得良好反响。

  有了科技特派员入企,打通了各种卡点堵点,带来了技术突破,帮助企业培育壮大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创新联合体、攻克核心技术、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重塑了企业的创新生态。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了解到,呼和浩特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已达32家,入站企业科技特派员总数达500名,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52家,研发经费84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