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绿道公园感悟微幸福 学养医游温暖百姓心 ——决胜收官“十四五”大步跨越

 

 

绿道公园感悟微幸福 学养医游温暖百姓心 ——决胜收官“十四五”大步跨越强首府系列述评之六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11-13   |   访问次数: 42    
字体:
〖背景色: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漫步青城,蜿蜒绿道串起诗意生活,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装满微幸福;校园里,新增的5.4万个学位承载着希望;社区里,“一刻钟”养老服务生活圈托起幸福“夕阳红”;医院里,多个国家级医学分中心守护着百姓健康……对于呼和浩特而言,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上,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十四五”以来,呼和浩特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五宜城市”建设为牵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聚焦“急”与“盼”的关切点,民生短板加速补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呼和浩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作为自治区唯一国家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双试点城市,呼和浩特的城市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温暖工程让热电联产供热率达88%,城市绿道建成679.12公里,口袋公园等精品园林空间684处,各类公园游园总数达1009个,成功跻身“千园之城”。“宜学”城市方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4所,投用76所,新增学位5.4万个,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成功升本。“宜养”城市方面,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48个,“一刻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全覆盖,获批国家相关试点,市属5所医院全部晋级“三甲”,建成5个国家级医学分中心。这些实打实的举措,瞄准了民生痛点、难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构建“惠”与“享”的新机制,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民生保障,既要尽力而为,也要创新机制。呼和浩特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的精准性和可及性。创新打造宜养青城96111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养老;“就业内蒙古”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上线,促进更充分就业;建立学位资源热力图,精准满足就学需求;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文旅领域,“一廊两轴五带”布局全面铺开,“青城十六景”、跨年夜等品牌影响力扩大,塞上老街、恼包村等获评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这些机制创新和服务提升,不仅扩大了民生福祉的覆盖面,更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让市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

  ——促进“物”与“人”的共发展,民生底色更加温暖。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呼和浩特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标志着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实施“人才强市25条”,“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三年留住近14万大学生在呼就业创业,被评为“地方就业创新事件”。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4万套,累计2.5万青年群体租住,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2024年底,常住人口升至363.9万人,城镇化率突破80%大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期增长近三成。呼和浩特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让每个人都能在奋斗中共享发展成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是首府发展温度最直接的体现。只有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现代化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

  展望未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首府定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青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美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更加温暖人心的民生篇章!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