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向“新”而行 聚“质”成势 “强信心 促发展——全媒体看首府”第二期集

 

 

向“新”而行 聚“质”成势 “强信心 促发展——全媒体看首府”第二期集中采访活动感受青城新质生产力脉动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11-13   |   访问次数: 32    
字体:
〖背景色: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全力以赴加强民营企业用能要素保障,自治区本级共批复能耗双控项目940个,其中民营企业项目809个、占比86%、能耗占比91%。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按照“能耗强度严格控制、能耗总量弹性管理”的要求,重点突出能耗强度导向,改革节能审查制度,对标各盟市“十四五”能耗强度目标,“一市(盟)一策”设置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值,充分保障低能耗强度项目合理用能,推动新上项目与地区能耗强度目标相衔接,全区能耗强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十四五”前4年全区能耗累计下降16.8%,提前1年阶段性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以年均1.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GDP增长和15.1%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了节能降碳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内蒙古坚持新旧并重、破立并举,释放的能耗通过“腾笼换鸟”引入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业。“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淘汰退出钢铁限制类产能438万吨、铁合金限制类产能306万吨、电石限制类产能280万吨、焦炭限制类产能216万吨,关停不达标火电机组20.8万千瓦,累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400余个、节能量近500万吨标准煤,拓宽用能空间约2000万吨标准煤。2024年,内蒙古本级通过能耗替代的方式解决能耗指标项目16个,其中民营企业项目14个,实现了“淘汰落后—释放空间—优化配置—产业升级”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低效”向“绿色高效”转型。

  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在供给侧和消费侧同时发力,加强机制创新、供给扩容、消纳提质、产业融合,推动用能结构绿色低碳深度转型。在供给侧,内蒙古创新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等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项目,有效破解新能源消纳空间受限问题。“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批复实施市场化新能源项目266 个、总规模9635万千瓦。在消费侧,内蒙古创新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强新建项目使用绿电的刚性约束。2024年,内蒙古本级通过新能源消纳解决能耗指标项目89个,其中民营企业项目74个。同时,内蒙古创新实施“阿电入乌”(阿拉善盟新能源跨盟市输送至乌海市)区域互济保障性新能源项目,其中200万千瓦保障性项目已全部建成并网,有力保障了恒业成有机硅、兴发科技、华恒能源、安伦碳基新材料等8家负荷企业绿电需求。

  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内蒙古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即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21.1%提高到了2024年的29.6%。

  来源:内蒙古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