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锻长板补短板提升首位度 显担当见实效奋勇挑大梁 ——决胜收官“十四五”

 

 

锻长板补短板提升首位度 显担当见实效奋勇挑大梁 ——决胜收官“十四五”大步跨越强首府系列述评之二

择稿人员: 刘佳    |  发布日期: 2025-11-13   |   访问次数: 55    
字体:
〖背景色:

  北疆勤来早,奋楫正当时。呼和浩特,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乳业产业链智能工厂里机械臂上下翻飞,每小时上万包乳制品下线奔赴全国;和林格尔新区数据中心机房灯光闪烁,为“东数西算”注入强劲算力;敕勒川草原绿意盎然,生态文旅项目吸引八方来客……走进“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青城,处处跃动着蓬勃生机与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呼和浩特而言,“十四五”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呼和浩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驭势而为,笃行不怠,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跨越。

  ——把握“质”与“量”的辩证法,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总量提升、质量优化、韧性增强”,成为这五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的生动注脚。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三千亿、四千亿元大关,从2021年的3177.8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4107.08亿元,年均增长6.4%,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更令人欣喜的是,经济结构在发展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4.2∶31.3∶64.5.呈现“一产稳健、二产增强、三产优化”的良好态势。有效投资展现出强劲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达17.2%,犹如强劲引擎,牵引着青城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从全国城市排名看,呼和浩特不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晋升一位,更在百强城市榜单中从入围跃升至第82位,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精彩蝶变。

  ——激活“新”与“旧”的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呼和浩特深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这座城市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乳业、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优势更加巩固。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和林格尔新区聚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国家北方算力中心节点地位日益凸显;金宇生物等企业在兽用疫苗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从单晶硅到电子级氢氟酸,新材料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创新驱动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十五五”时期积蓄了强劲势能。

  ——畅通“内”与“外”的循环脉络,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呼和浩特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项目审批“提速”,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成为常态,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协同发力。

  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样坚定,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行中欧班列,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对内,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吸引要素汇聚。

  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如同鸟之两翼,驱动着呼和浩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常住人口增至363.9万人,城镇化率突破80%,正是城市吸引力、竞争力提升的直观体现。

  ——夯实“稳”与“进”的民生根基,发展成果普惠城乡居民。

  发展的价值,最终要由人民共享。“十四五”以来,呼和浩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期增长近三成,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

  城市更新行动让老城区焕发新颜,地铁网络延伸缩短时空距离,“城市大脑”让治理更智慧;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成果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呼和浩特持续将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努力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篇待启。回望过去,呼和浩特用奋斗书写了跨越发展的答卷;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立足新的起点,呼和浩特必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继续驭高质量发展之舵,扬改革创新之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青城新篇章!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