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增速连续三个月上升
去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548家;完成改制企业285家,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
“从数据来看,我市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民营企业中,有不少家族企业,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常常会遭遇转型、传承等方面难题。”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这些“发展的烦恼”,提升民企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基于此,我市从顶层设计到制度落地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彻底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等传统模式,助力民营经济整体提质增效。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获悉,截至2018年12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749.5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连续三个月上升。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增加1486亿元,其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增加666.4亿元;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增加393.8亿元,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增加425.8亿元。
到2018年12月末,北京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比2017年高0.2个百分点。
在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8年12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841.3亿元,同比增长16.9%;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1679.8亿元,同比增长19.3%。
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信贷调控力度仍然不减。2018年12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等)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2017年回落7.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下降,2018年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占人民币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4.8%,比2017年下降1.4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