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三大体系”夯实网络安全根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夯实网络安全根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聚焦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定位,扎实推动自治区“十四五”网络安全规划贯彻落实,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网络安全保障。
在构建责任落实体系方面:一是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促进条例》有关要求,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织密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在区属国有企业及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设立首席网络安全官和联络员,实现网络安全责任具象化管理。二是监督问责机制更加完善。常态化开展责任落实检查考核,通过技术检测、现场核查、约谈整改、审计监督等方式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整改消除网络安全风险隐患。
在打造安全防护体系方面:全区网络安全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深化,部门间业务协同高效运转,常态化召开机制会议,持续完善多重防护体系,推动防护能力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转变。聚焦重要关键加强防护。全面贯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确定全区重要信息系统清单目录,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升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着力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陆续发布《公共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完善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整治行动,梳理排查人工智能大模型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编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管理规范》,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效监督管理。创新技术防护手段。对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务云中心等重点行业网站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监测治理,开展App、小程序安全技术检测评估,重点检测违法违规搜集个人信息问题,切实维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权益。
在夯实安全支撑体系方面:从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实战人才、增强安全意识3个维度发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支撑体系。夯实安全产业基础。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吸引奇安信、新华三、360等国内网络安全头部企业陆续在内蒙古筹建设立分公司,信元网安、御网科技、数字安全等10多个本土中小网络安全企业正借势逐步扩大规模,全区网络安全企业集群效应初显。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统筹多部门出台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政策文件,推动全区10所院校先后开设网络安全专业,全区现有网络安全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等在校生2300余人。在2025年京津冀蒙“长城杯”网络安全竞赛中,内蒙古工业大学取得高校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常态化和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度整合数字素养提升、网络举报辟谣、网络普法、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等品牌活动和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线下教育培训超20万余人次,线上宣传阅读量3亿余次。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